1、航天乌江通过美国ASME自个认证  
近日,航天乌江顺利通过 ASME 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资格的换证审查,以“零整改”通过现场评审,持续保持U、U2认证证书,为公司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在国际市场开发方面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ASME压力容器认证证书是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颁发的权威认证证书,涵盖体系与产品认证,是对企业专业能力的权威认证,也是压力容器装备制造业进军国际市场的一张“黄金通行证”。此次审查中,评审专家组对航天乌江的质量保证体系、设计文件、工艺流程等领域进行了全面审查,并现场见证ASME产品生产演示全过程,对公司严谨、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专业技术能力给予高度评价。

自2013年航天乌江首次成功取得ASME证书以来,凭借着对产品品质的执着追求和对技术创新的不断积累,公司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航天乌江不仅在设备领域领先,在气凝胶材料方面,科研团队也不懈怠。月初,公司技术三部召开大会,针对气凝胶市场开发新产品、公司2025年新产品开发及工艺攻关项目及气凝胶成本管控等工作进行交流汇报。坚持以技术创新引领气凝胶产品技术开发,并尽早转为产品。

3月21日,航天乌江将出席艾邦“第三届气凝胶与应用论坛”航天乌江 研发部长 杨朝金将带来《新能源车电池用气凝胶产品应用及超临界干燥装备》主题演讲,欢迎大家莅临交流。

 2、山东工陶院展示多种气凝胶产品   

近日,山东工陶院携气凝胶复合材料、氮化硼陶瓷纤维、氧化铝陶瓷制品、氧化铝粉体等多款创新产品亮相,展示了在先进陶瓷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成果。

气凝胶材料具有超轻、超低导热系数、耐高温、高孔隙率、疏水性能优越等优异性能,被誉为“终极保温绝热材料”,在工业窑炉、建筑节能、石油化工、电力工业、城市管网、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山东工陶院建有完整的气凝胶复合材料生产线,具备规模生产能力,可开展材料设计、制备及检测评价等工作。在国内率先实现在水泥烧成系统大面积应用,目前在水泥行业53个工程项目实现应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碳效果,每生产1吨水泥熟料可降低标准煤消耗1.5~2kg,减少碳排放4~5kg。

 

 3、阿克苏诺贝尔推出新款建筑及嗯呢个涂料,“气凝胶+辐射散热”双重隔热 
阿克苏诺贝尔装饰漆业务推出了全新的绿色节能建筑解决方案——外墙隔热涂料系统,融合了气凝胶隔热技术与辐射散热技术,在实现高效节能的同时兼顾经济性。该涂料系统有望显著提升建筑的绿色节能水平,
新一代热辐射阻隔中涂采用气凝胶隔热和热辐射散热双核心技术,这种材料的导热系数极低,只有传统材料的 1/8 到 1/3。此外,垂直辐射率高达 99%,显著阻隔外部热量传递,只需 2 毫米厚的涂层,就能达到传统 2 厘米无机保温层的隔热效果,真正实现了“薄而高效”。
经实验,在夏季使用该复合外墙隔热涂料系统的外墙面温度比使用普通涂层降低 5-10℃*。
目前,此隔热涂料系统已通过多乐士专业、来威专业等品牌应用于城市建筑外墙,并在多处新建建筑外墙保温工程、新建保障房及城改项目中试点应用,在南方高温多雨地区表现尤为出色。
 外墙隔热涂料系统 
 
 4、苏州交投与盐城交投展开气凝胶和水性无机纳米陶瓷涂层气凝胶材料的交流会谈 
2025年3月11日,苏州交投集团新基建公司盐城交投集团展开学习交流。
盐城交投集团董事长陈日晓,就集团的整体情况、战略布局、产业生态以及在气凝胶新材料领域的技术沉淀、创新成果与市场前景进行介绍。
苏州交投集团总经理张广永,介绍了苏州交投集团自主研发的水性无机纳米陶瓷涂层新材料技术。该技术以其卓越的耐磨、耐腐蚀、耐高温性能,已在城市更新、交通养护、新能源光伏等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双方均表达了希望在新材料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携手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共同探索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双方一致认为,水性无机纳米陶瓷涂层和气凝胶作为极具潜力的新材料,是构建和拓展新兴产业链的核心要素。加大在这两种材料领域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不仅能为双方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更能助力相关行业在新兴产业链中占据领先地位。
接下来,双方将以此次交流学习为契机,建立长期稳定的沟通机制,整合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产业运营等多方面资源,共同推进新材料的产业化应用与创新发展。

信息来源:航天乌江、山东工陶院、阿克苏诺贝尔、盐城交投集团

新能源电池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呼之欲出,特别是,具有隔热、阻燃等功能特点的新材料受到市场青睐,气凝胶隔热片是其中最重要的新材料之一。气凝胶隔热片主要用于电池包中、电池单体之间的隔热、阻燃,也可用于车身的隔热、阻燃。气凝胶企业产业链从成胶,封装,到电池包、管道等下游应用,从材料的前驱体到各种纤维如陶瓷纤维,玻璃纤维,泡棉等,以及封装材料如PET、PI膜,热熔胶、硅胶框等,同时也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如超临界设备,热压机,模切设备。欢迎相关产业链人士加入。

作者 ab, 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