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锐洞察,率先布局
2017年,徐妥夫敏锐地捕捉到纳米气凝胶材料巨大的市场潜力。彼时,纳米气凝胶材料虽被视为前沿领域,却因诸多难题限制了大规模应用。徐妥夫没有丝毫犹豫,率先在这一领域谋篇布局,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征程。

技术攻坚,推动成果转化
作为实业靶向创新的探索者,徐妥夫围绕实体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了三个“聚焦”。他集中精力提升生产技术,不断优化气凝胶产品性能,大力推动硅基新材料成果转化。“徐总对技术的执着近乎严苛,为了攻克一个工艺难题,他能和我们在实验室连续奋战数周。”公司研发团队成员回忆道。
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开发出“一步催化法合成硅酸酯+超临界干燥”工艺,实现了溶剂全回收和自动化生产,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更为瞩目的是,他们成功开发出耐1200℃高温的气凝胶复合材料,极大地拓展了气凝胶材料的应用范围。截至2024年,企业累计申请专利70余项,他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及团体标准5项,研发的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在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达到领先水平,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产业协同,助力地方经济
徐妥夫还是产业协同发展的坚定推动者,在重庆这片热土上,他的贡献尤为显著。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中化学华陆新材料有限公司在重庆市本地采购占比达60%,带动了14家配套企业共同发展。
徐妥夫深知产业链协同的重要性,积极与上游企业联合开发高纯度硅源材料,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同时,大力推动下游在新能源汽车电池隔热等场景的应用拓展,让气凝胶材料在更多领域发挥价值。企业构建的“研发-生产-应用”生态体系,如同一条纽带,将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相连,助力气凝胶材料在建筑节能、工业保温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为推动重庆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
徐妥夫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纳米气凝胶复合材料产业领域书写了一段辉煌的篇章。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科技创新,为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创新中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