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采访凝星护能——新能源气凝胶防护材料研发项目负责人彭兴丽。彭兴丽研发团队旨在用一款独创的气凝胶复合材料,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组打造一件轻薄坚固的“安全甲”
通过她和团队上千次实验的磨练,首创TD干燥技术,将气凝胶的制备成本大大降低,制备周期也大幅减少,并且通过上百种材料的尝试,制备多种用于防止电池热失控的复合纤维气凝胶毡,将其进行组合,这种材料能在汽车发生碰撞或处于极端条件下,有效阻止电池自燃和爆炸。
图片
 
从实验室“火花”到产业化“曙光”
 
气凝胶材料传统的超临界干燥法设备昂贵、条件严苛,而常压干燥法又难以保证产品性能。市场上做气凝胶产品,要么成本高,要么效果不理想。这几乎是行业共识。
 
但共识,就是用来打破的无数个日夜的埋头钻研,无数次配比的调整优化,彭兴丽和团队最终首创了“TD干燥技术”。彭兴丽介绍,该技术不需要严苛的条件,仅在常温下就能进行,而且产品稳定性和合格率都高达98%。她介绍道,这项技术成功将生产成本降低了50%,制备周期缩短了80%~90%。
 

技术的突破固然带来喜悦,但真正的挑战是如何让技术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落地。目前我们还没有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应用,资源对接还是比较困难的。彭兴丽坦言,团队目前以技术人员为主,商业板块的同学较少,再加之拥有的社会资源有限,缺乏与大型车企对话和洽谈的机会,这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困境。

 

但希望的种子已然播下。项目目前已在多家企业进行产品试用,并逐步达成战略合作,产品在建筑节能、工业管道保温等领域找到了落地场景。

图片

 
来源:星海创立方
星海创客故事 | 彭兴丽:为电池穿上“安全甲”,00后女生的“凝星”使命
文章来源于第三方平台,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新能源电池安全管理解决方案呼之欲出,特别是,具有隔热、阻燃等功能特点的新材料受到市场青睐,气凝胶隔热片是其中最重要的新材料之一。气凝胶隔热片主要用于电池包中、电池单体之间的隔热、阻燃,也可用于车身的隔热、阻燃。气凝胶企业产业链从成胶,封装,到电池包、管道等下游应用,从材料的前驱体到各种纤维如陶瓷纤维,玻璃纤维,泡棉等,以及封装材料如PET、PI膜,热熔胶、硅胶框等,同时也包括在生产过程中的设备,如超临界设备,热压机,模切设备。欢迎相关产业链人士加入。

作者 ab, 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