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凝胶作为纳米多孔固体材料,凭借超低导热系数(常温可低至0.016 W/(m·K))成为顶尖隔热材料,但其固有脆性和低强度限制了直接应用。无机非金属纤维湿法毡通过湿法成网工艺形成均匀纤维网络,成为气凝胶的理想增强基材。
在全球气凝胶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江苏大利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专业研发团队,着力推动无机非金属纤维湿法毡(纸)及其制品在新能源电池、深冷储运压力容器领域的资源协同与创新应用。
一、公司概况与气凝胶产业定位
江苏大利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耕无机非金属纤维湿法毡领域十八年,已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链。公司位于常州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专业研发特种绝热保温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江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深冷绝热材料研发中心。
当前气凝胶产业正处于以中国企业为主导的第四次产业化浪潮,据市场预测,2025年中国气凝胶市场规模将达122.6亿元,其中新能源车领域增速高达89%。在此机遇下,公司产品成为气凝胶复合材料的关键基材,为下游应用提供核心支撑。
二、战略布局与产能扩张
基于新能源与深冷储运市场的战略需求,大利科技于2025年1月设立控股子公司——陕西大利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推进建设年产1.5亿平米新能源高性能无机纤维基材项目(其中陶瓷纤维纸产量5000万平米), 实现产能战略性布局。

三、核心产品矩阵与应用场景
大利科技的核心产品服务于多个关键领域:
-
新能源电池领域: 动力电池用气凝胶隔热片基材、储能电池封装原毡。
-
保温绝热领域: 陶瓷纤维纸(包括但不限于多晶纤维、蛭石、石墨、含锆等)、玻璃纤维表面毡、玻璃微纤维深冷绝热与绝缘材料、家电保温材料。
-
定制化产品服务: 提供0.1-10.0mm陶瓷纤维纸、0.06mm以上玻璃棉纸、0.2-3.5mm玻璃纤维一体毡,并可按技术标准提供裁片、分卷等增值服务。



四、技术研发与创新成果
大利科技持续投入研发,取得显著成果:
针对工信部颁布的《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大利节能科技正依托现有技术基础,着力优化生产工艺,旨在通过高性价比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更具成本优势的产品。目前,相关产品已在部分用户端开展验证工作。
新能源隔热材料突破:
公司与用户深度合作,完成多个关键项目:
-
亲水型气凝胶陶瓷纤维纸/玻璃纤维毡基材(适配多种气凝胶毡工艺)
-
相变材料基材(有效管理温度波动)
-
玻纤预氧纤维混合毡(提升韧性、耐高温性,降低纯毡使用成本)
-
超高密度陶瓷纤维纸(密度≥500kg/m³,适用于圆柱型锂电隔热)
-
高密度玻璃纤维毡(密度≥160kg/m³,提供高机械强度与热稳定性)
-
可陶瓷化玻璃纤维毡(火灾等紧急条件下陶瓷化耐高温保障电池安全)
深冷绝热材料迭代:
大利节能第三代玻璃微纤维深冷绝热材料采用特殊凹凸结构,显著提升透气性、抗张强度、含水率等性能,是LNG、液氮、液氧等大型工业气体储运压力容器真空绝热层的理想选择。
材料应用拓展:
-
聚酯纤维材料在LNG气瓶领域广泛应用,并在国内液氢瓶重点项目获得验证。
-
改良的玻璃微纤维涂板纸(原用于铅酸蓄电池铅膏绝缘)现作为钠电池隔膜应用于钠电池领域。
五、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是大利科技发展的基石:
-
认证完善:已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严格检测: 定期委托第三方检测导热系数、阻燃性能、老化特性、卤素含量、ROHS、REACH等项目。
-
全程管控: 协同上游供应商,对原材料采购、制程管控、成品入库实施严格管理,确保产品性能卓越、稳定可靠,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池隔热片的严苛标准。
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大利科技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战略,不断优化产品性能与生产工艺。未来,大利科技将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智能材料与绿色制造,探索高温隔热技术在航空航天、5G基站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潜力,同时深化国际合作,拓展欧美市场,助力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联系人:冯奕13338189880
邮箱:fengy@jsdljn.com
来源:江苏大利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