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池能量密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热管理成为关乎安全与性能的关键,气凝胶作为高效的被动热防护材料,拥有极低的导热系数,置于电芯之间,能有效阻隔单颗电芯热失控时产生的热量蔓延,为电池系统安全上一道关键保险。”翌江新材董事长于朗告诉记者,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上游核心材料领域的创新与竞争也越发激烈,翌江新材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机遇,将创业的锚点定位于气凝胶材料这一尖端领域。

2023年完成设备调试、2024年产能加速释放、2025年启动二期项目……
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过硬的产品素质,翌江新材迅速切入宁德时代、比亚迪、奇瑞、阳光电源、蜂巢能源等国内主流电池厂商,以及三星、LG等国际巨头的供应链体系,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两大市场。
“在同等价格下,我们的性能优于同行;在同等性能下,我们的价格更具竞争力。”于朗告诉记者,通过工艺的持续优化,公司气凝胶毡产品的产能自2024年以来已提升20%,良品率稳定在90%左右,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为加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翌江新材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仅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签署了为期六年的战略合作协议 ,依托国家级特种材料实验室赫晓东院士团队,共享前沿专利技术,还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建联合实验室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我们在手的订单基本是满的,现有产能无法完全承接,急需扩产。”于朗介绍, 目前,企业二期项目已完成土地摘牌,进入设计阶段。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产能扩张,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智能化升级。
基于自建厂房的有利条件,企业将大幅提升自动化水平,针对 气凝胶毡产品溶胶凝胶、收卷复卷、疏水改性、超临界干燥等核心生产步骤,量身定制自动化生产线。“从企业落户时的政策支持,到二期项目拿地过程中帮助我们协调推进关键节点,园区和各部门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与支持。”于朗坦言,这里优质的营商环境和高效的服务,为企业心无旁骛搞创新、抓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翌江新材未来还计划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赋能研发与生产。
“我们希望通过AI完成两件事,一方面利用深度学习历史研发数据,优化工艺配方,大幅压缩产品的开发测试时间;一方面通过分析生产数据,精准优化每道工序的效率和布局,助力企业提效增产。”于朗表示,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竞争的终极战场,谁能在效率、良率、成本和创新上领先,谁就能赢得未来。

除了在新能源领域风生水起,翌江新材也已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市场。气凝胶材料的优异特性,使其在日常消费品、消防、建筑保温等诸多领域拥有巨大潜力。
“例如在消费领域,我们已为防寒服品牌完成打样测试,反馈效果良好,今年将进行小批量验证。在消防领域,我们的材料既可制成建筑防火保温涂层,也可作为特种灭火器的关键材料。”
于朗告诉记者,除了气凝胶材料,企业还规划了另一大业务板块——功能性与结构性轻量化复合材料,重点瞄准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预计今年年底,我们就能在这一新板块实现‘从零到一’的突破,形成实际业务收入。”
从精准切入新能源赛道,到以过硬品质赢得市场;从深化产学研合作,到规划建设二期项目;从深耕气凝胶核心业务,到布局多元化应用场景——翌江新材的成长路径清晰而坚定。在镇江经开区产业发展的澎湃浪潮中,翌江新材正以科技为桨,以智造为帆,驶向更为广阔的蓝海。


